*本文系史昆仑原创,独家来稿
转载务必申请授权,并注明作者与出处,违者必究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仅供参考,如有异议,烦请留言
自从我国2003年发布并实施《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》以来,工程项目招投标计价模式彻底发生转变,从传统的定额计价模式“量价合一”走向清单计价模式的“量价分离”。同时,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分别发布了各专业配套的《工程量计算规范》,明确了工程量的计算规则。可以说,国家为工程项目的计量与计价工作指明了方向。
但是,在执行的过程中,项目工程量应该由哪个部门进行计算呢?看似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,在不同领域、不同企业、不同专业上,又有各自的理解与答案。目前建筑行业几个主流的做法如下:这种模式在铁路、城轨、市政等领域较为普遍,在以中铁为代表的企业较多采用这种项目管理模式。这些领域的项目具有多变性、复杂性、周期长的特点,对施工技术的要求高,现场施工难度大,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,设计图纸往往不能完全清晰表达现场施工内容,这就需要根据实际现场情况及时调整施工方案。比如:道路、桥梁、隧道等工程,经常受到地质、水文、场地等因素的制约,“逢山开道,遇水架桥”是很普遍的事情。还有一些机电安装工程,牵涉专业多,包括通风空调、给排水、电气照明、消防、智能化等。
工程部作为施工现场管理的一线部门,掌握施工现场情况的一手资料,对图纸也有更深刻地理解,并且熟悉施工工艺、技术规范,基于这个工作属性,对于工程算量具有天然的优势。但是,因为这个部门职责更偏向于施工生产,对经济效益的敏感度不高。在项目管理中,为了避免以上情况的出现,必须有一个项目班子成员进行总体协调工程部与成本部之间的算量、组价问题,一般为项目总经济师或者项目总工。工程部算量的准确度和速度影响着项目成本测算和物资总需求计划,因为这些都是在工程量的基础上完成的。所以,采用这种模式对于工程部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,否则就很容易闹笑话。比如:某工程部提供的《工程量计算表》中:钢骨架的工程量为“5000m”,墙体拆除工程量为“1项”,这样算出来的工程量显然没法直接使用。只有把钢骨架换算成重量,拆除工程量进行细化才能进行组价。另外,在工程量计算的过程中,还要考虑实际采购情况,比如:在计算涂料、乳胶漆的工程量时,如果仅仅计算出平方米,是无法指导施工的,还需要对工程量进行转换,根据现场实际消耗量的经验数据计算出便于实际采购的乳胶漆用量(单位为kg)。假如直接按照平方米下单购买乳胶漆,显然供应商是无法理解也无法满足要求的。
这种模式在房建、住宅等领域较为普遍,在以中建为代表的企业较多采用这种项目管理模式。这些领域的项目具有标准化、单一性、周期短的特点,施工技术较为成熟,有标准图集,施工现场较为封闭,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制约较少,同时设计图纸较为完善,部分施工单位还拥有独立的设计院,能够对图纸进行二次深化设计。
通过对项目部商务(预算)人员进行系统培训,结合工程实际案例,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算量技巧。同时运用算量软件的手段,极大地减少了工作负担。而且项目周期短,商务(预算)人员能够得到迅速周转,灵活性很大。在项目管理中,商务(预算)人员的作用不可小视。当然,如果能够胜任算量工作,必须从识图开始,同时还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了解,只有对施工工艺越熟悉,算量才能得心应手。
在以上两种模式中,算量似乎只是一个部门的事情,并没有充分调动项目其他人员的积极性,整体参与度不高。或许还有第三条路可以走:那就是全员算量模式。在算量的过程中,技术与经济有机结合,寻找项目盈利点、亏损点,并以此策划解决方案。在某些专业领域已经开始试点,这里分享一个住宅装修项目低成本创优的经验交流资料,供大家参考。
编制经营指导书 → 以算指导深化 → 以图指导施工 → 以算指导施工 → 全员算量、成本统计 → 图表运用、降本增效报价清单、设计图纸、施工现场三者结合对比,从技术、经济两个角度分析每项清单的漏洞,通过深化方案、二次经营等手段,编制经营指导书,确保项目利润。同时,以项目实践经验为基础,制定今后的投标报价策略。通过对现场实测尺寸与施工图纸预算量进行对比,分析差异并计算材料实际损耗率;组织复盘、查漏补缺;调整施工方案、进行二次算量;重新测算、形成最终的图表。图表也是一种沟通语言,在工程量计算方面,通过图表的形式,更加清晰、明了、直观,部门沟通更有效便捷。
随着工程算量软件的横空出世,大大提高了算量工作效率,貌似算量工作就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。但是,软件只是一种算量的手段,并不能真正取代算量工作,算量的本质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设计意图,完成项目实体,优化资源配置,有效控制项目成本。千万不能本末倒置,只有对算量进行深度挖掘,在“量”上深耕细作,才能获得更大的效益。同时,只有建立在工程量计算相对准确的基础上,成本测算与盈亏分析才会有价值,才能越接近项目最终的结果,才能准确预估项目利润水平的发展态势,并以此寻找相应对策。没有这个基础,一切分析都是空中楼阁。对企业来说,如今的建筑行业已进入微利时代,获利犹如沙里淘金。市场大的客观形势不是谁想要改变就可以马上改变的,要想获利,就必须反求诸己。在红海市场里求生存、谋效益,只能眼睛向内,不断提高自身精细化水平,努力实现专业优势向经济效益的有效转化。对个人来说,不懂图纸的预算人员不是好的项目成本管理人员,没有成本意识的现场管理人员不是好的项目经理预备人选。当然,不考虑经济因素的施工方案绝对不是最优方案。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学习,成为一名懂施工、会预算、善管理的复合型选手,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,满足企业要求。
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,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